徒步贡嘎山
贡嘎山的美是经得起考验的美,你可以绕着她的一周从各个角度去验证。如果你真的围绕着贡嘎一周去探寻美,会发现收获的不仅仅是极致的美,还有极致的体验,因为你的脚步已经让你融化在了贡嘎的美之中。
当邓珠听说我们还要走到康定去的时候,立刻就兴奋地告诉我,他有很多马可以帮我们托运装备物质,也正好可以看看他的姐姐,而且还自豪地补充一句:“我姐姐几年前嫁到了康定的老榆林!”(梅村的村长曾经告诉过我,在这一带如果谁家的女儿能嫁到康定去的话,对于整个家庭来说都是一件很光荣的事。)
我们的运气真好,第一阶段的徒步还没有结束,两天以后第二阶段徒步需要用来托运物质装备的马匹就已经解决了。而这一切像是事先有过周密的安排似的。
原计划离开贡嘎寺继续的巡山之路的日子,但早上当我们走出帐篷,才发现四周的山峰全被阴云笼罩着,于是我们决定在贡嘎寺多待一天,以躲开当日恶劣的天气。
次日早上天放晴了,虽然对于能否翻越接近海拔5000米的山口还是一个未知数。但大家还是带着对或许能看到山岳全景的憧憬出发了。
从贡嘎寺开始,我们的物资装备全由马匹来托运。离开贡嘎寺后,我们一直在森林中的林荫小道上穿行,在山区徒步,我始终相信自己的腿,而不愿意去相信马。这样也可以随时停下来拍照,所以徒步的时候我从不骑马。我们走了还不到一小时,突然听到身后“嘣”,“啪”的二声闷响。
回头一看,马非常温顺地站着一动不动,但本应在马背上的队友石村已经两脚朝天仰面躺在马屁股后的烂泥坑里。向上一看,原来马头的上方有一根横着的树干,也许是因为缺氧导致的人对物体空间位置的判断失误,所以石村被树干从马背上拦了下来。
继续向山谷前进,经过悠闲进食的牦牛群,炊烟袅袅的小屋,眼前是一片牧场与被哗哗作响的芦苇荡包围的空旷山谷(海拔3800米)。在我们行进的右侧,可以仰视环抱冰川的婀娜多姿的山峰。
记下守护山王的山神们的名字
在我的印象中贡嘎山的天气似乎永远都是这样的,无论上午的天气是如何晴朗,一过午后,总会变得云遮雾绕。由于大雾的原因,除了能通过海拔表测出海拔高度为4000米以外,我们对于所在营地的周边环境几乎是一无所知。
第二天清晨,日出的光芒在空气中打碎了,洒在我们的帐篷上。我看到东侧的山脊从冷吐色(海拔6112米)到色秋侬巴(海拔5960米),再到多哥侬巴(海拔5962米),最后延伸到夏吉拉乌(海拔6380米)的山体剪影,清晰地勾勒出天空的曲线。
这些山峰的名字,我是从来自子梅村的邓珠那里打听来的,根据他的藏语发音音译过来,这些藏语命名的山峰有其自己的含义:比如“色秋侬巴”,“色秋”的意思是像金子下来一样,“侬巴”是狗的意思,连在一起,我的理解成金狗;多哥侬巴,“多哥”的意思是白石头,和“侬巴”连在一起应该是白石头狗了。也许在这些山峰的名字后面还蕴藏着美丽传说,邓珠说有机会,他一定去问他的爷爷。
进入关键时刻
能否越过连着山脊线海拔高度接近5000米的山口是这次徒步的关键。
早上9:00准时出发。我们根据河流主流的流向,判断队伍将朝着日乌且的方向行进,最后通往其它山谷。凭着对山体形状的感觉,估计人肯定能翻越看似陡峭的山口,关键是马能否通过。在通过一段急斜坡的地段,我们让邓珠赶着他的马沿着“之”字形先行,我们在后面可以帮他赶一下极不情愿迈腿的其它马。
从山脊的凹部到山脊高差为200米,从山坳稍微向上登一点点,就可以看到群山的全景。被当地人称作“绒鹰贡嘎”的小贡嘎山(海拔5928米)、嘉子峰(海拔6540米)、以及5872米,5616米级的无名峰,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海拔表显示出山口的高度为:4940米,是此次巡山徒步的最高点。站在高高的山口上,顺着连着山口的山脊似乎轻松就能爬上冷吐色雪山顶,看眼前的雪山是如此近。伸手就想去触摸,但却只触及到一些残留在山口的积雪。当我拿起相机,透过长焦镜头,陡峭的冰壁和冰瀑布让我的心又大幅度的跳了几下。
秘境中的牧场及和牦牛有关的恶作剧
因为从山口一直可以下降到标高差为650米的日乌且山谷,所以我们为其命名为“日乌且山口”。
当地藏族牧民将日乌且山谷又分为:上日乌且(日乌且托马)和下日乌且(日乌且亚麻),和连接在一起的另一条山谷形成了三个台阶,而这三个台阶又成为了当地主要的高山牦牛牧场:上日乌且牛场,下日乌且牛场,家家穷牛场。
当地人根据放牧的季节以及海拔高度的因素,又将上日乌且牛场和下日乌且牛场作为夏季牛场;家家穷牛场作为冬季牛场。他们没有固定地转换牛场的时间,主要是根据当年的季节变换以及草的长势来决定何时迁移营地。牧场上用牦牛毛编制成的黑色帐篷,是牧民们栖息的标志。
对于生活在这片秘境中的牧民来说,牦牛是他们的最大财富。他们的主要经济来源就靠到康定的集市上交易牦牛和牦牛奶提炼成的酥油和奶酪所得收入。所以这里是以拥有牦牛的数量作为衡量财富的标准。家在老榆林村的多吉,在这片牛场上拥有一百多头牦牛,可以算是富人了。
别看多吉的牛场有一百多头牦牛,可多吉的老婆一个人能控制,她把牦牛训练得像军队一样听话。她的秘密武器其实是司通见惯的盐。
也许是出于动物机体对盐份的本能需求,牦牛天生就具有一种对盐分的特殊嗅觉。接触多了以后才知道,牦牛对盐的敏感度大大超出了我的想象。在高原上,牦牛不仅可以嗅出漂浮在空气中的盐分子,还可以从一堆乱石中嗅出含有硝盐的岩石,然后就会拼命地去舔。甚至连人体尿液中的盐分,牦牛都嗅得出来。
牦牛的这一特性,倒可以让我们借题发挥,设计成“恶作剧”,以此调剂一下徒步的单调。一次,晚上睡觉前,我对身边的朋友说,这一带晚上会有狼出没,所以尽量不要出帐篷。等朋友睡下后,我悄悄地在朋友的帐篷上洒上盐。过了一会儿,牦牛就过来舔帐篷。朋友真以为是狼,吓得大气都不敢出。我在旁边偷着乐。
文章整理:妙技巧(miaojiqiao.com) 欢迎分享!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出处!